大城市预支了两个年轻人未来三十年的大部分收入,兜售给了他们一套交付无期、将无限贬值的郊区房,现在也靠暴力和威胁夺走了他们出生在出租屋里的小女孩在大城市接受教育的机会。
我在朋友圈感慨,这是一个城市把农民的儿女吃干抹净再还给他们的故事。
刚发完这句话看到了亮亮母亲的采访,的确如此。农民的本性如此。回到农村,繁杂的劳动和缄默的大地似乎能帮他们消化所有的苦难。
亮亮妈妈说,你们在郑州总是惹事,我和你们爸爸总是担惊受怕”。丽君说,“以前主要是我一个人跟着你也不怕啥,现在有了童童(女儿),我就想过点安心的日子,特别担心童童”。
这段话单独看是不是没什么,连在一起读呢?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宿命感。
还记得2022年11月26日,北京天通苑南街道天通苑第二社区书记尹丽在与下属商讨应对“刁难居民”工作时,发表过的那句全国著名的言论吗?“他的软肋是儿子”。
神奇的土地,宿命般的轮回。为了软肋而妥协,一遍又一遍。
看到有一个网友提问,这对到底做错了什么?努力学习,努力专升本,努力工作,努力攒到首付,努力买房,努力养活小孩。到最后原来童话都是骗人的,现实竟然还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想吃猪肉,下咽的却是白豆腐。
作为传媒从业者每年也观察数以万计的新闻,只有那么几个具体的人生悲剧能被永久记住,亮亮和丽君算是其中之一,大概是因为他俩凭努力活成了一个时代的悲剧缩影。
从亮亮高中时母亲辞掉工作全职陪读,再到俩人省吃俭用一个月花一千块,再到房子烂尾之后被开发商殴打,再到生下孩子之后维权无门无奈妥协低头。
种种生活状态和心理形态,都是再典型不过的中国人了。乃至于他们的地理位置都在中国的中原地区。
无论是从地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过着这片土地上最常见的人最常见的那种生活。温顺、上进、节俭、勤劳、沉默。
正因如此,两人最终放弃抵抗回家让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感受到了切肤之无奈。
据克尔瑞数据统计,郑州有106个问题楼盘,涉及居民超过60万。郑州主城区总人口才759万,这意味着,每100个人中就有8个人买到烂尾楼。按五口之家来算,每20户就有1户买到了烂尾楼。
很具体的数字吧。同样的悲剧,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着。同样落魄的心理感受,可能在中原大地上发生了60万次。
更为离奇的是,郑州小夫妻被打的事件中,仔细阅读新闻也看不到一个有关部门的影子。
被打了是否有人被拘留?没提。当地的监管政策是否跟进?没提。房管部门是否了解融创现行的情况?没提。
有关部门这样的失联和隐身不是应该且不常见的。作为媒体从业者,记者关注和报道事件本身,也会追访有关部门。何况是已经发生了暴力伤人事件,警方是否应该出面给个处理说法,没看到。
有关部门的哑声和缄默,在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堪称震耳欲聋,可以拍一部惊悚电影《消失的他们》。
郑州方面的沉默让小夫妻消失在了郑州这座城市,热度的削减也让他们渐渐消失在热搜榜上。
这么看,亮亮和丽君的反抗似乎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笑话,只有受害者独自演唱的独角戏,戏里唯一的出场方便是把他们打进医院的保安,在这个故事里也算得上是功成身退。
留下的有什么呢?回归乡村之后落寞的生活和繁杂的债务,还有一个骆驼祥子般悲苦的时代缩影留给所有人的心灵震撼和落寞。
无论那些消失的角色是否在努力,我们只能盲目相信小夫妻孤注一掷的搏击在那沉默的湖水深处激起了一些震荡。